发布时间:2021-12-09 15:26:55浏览数:
咱们对于胃肠功能的探查一般有这不同项目的研究观察。探讨应用胃动力治疗仪进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护理的效果。胃肠压力测定方法选择40例FD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FD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胃电刺激治疗仪,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结论组餐后组的饱胀感明显减少,上腹部烧灼感的消退时间比对照组短。比较两组上腹痛消失时间的差异(P<0.05),两组的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2周后,胃肠压力测定两组的SDS评分都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力治疗仪能缩短FD病人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
造成消化道疾病的原因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压力过大等,会出现腹痛、早饱、上腹胀等症状。临床上对于FD患者多采用抗酸、促进胃动力等药物治疗,配合合理的饮食管理[1]。但是有些病人停药后容易反复发作,而且长期服用对胃肠功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需要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干预措施。胃肠压力测定是利用现代技术对起搏部位进行科学刺激,使紊乱的胃肠活动恢复正常,终达到治疗胃肠疾病的目的,而且安全、快速、持久。
有鉴于此,本研究将胃动力治疗设备用于FD病人的护理,探讨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类资料将2018年4~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FD患者纳入对照组,并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FD患者纳入对照组。正常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为46.14±2.90;原因分析:内脏敏感8例,胃酸19例,幽门螺杆菌感染13例。
观测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5~69岁,平均(45.93±2.85)岁;原因分析:内脏敏感10例,胃酸1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12例。结果表明,两组总体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结果通过了医疗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列入标准:(1)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治疗共识(2017年)》[2]中有关FD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出标准:(1)出现器质性消化不良;(2)存在认知障碍;(3)有消化道手术史。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如下常规护理。(1)健康宣教:待病人入院后,通过健康知识讲座或发放知识手册的形式,使病人了解FD的病理机制,消除对FD的恐惧。(2)用药指导:患者促胃肠动力药,抑酸剂等药物,也可以是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要耐心告知病人用药、用量。
生命管理:帮助病人戒烟、不喝酒、不吃非甾体抗炎药,适当时吃酸奶、米饭、苹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并告诉病人保持良好心态和充足睡眠的重要性。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胃肠压力测定:使用由合肥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YM-W胃动力治疗仪,选取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穴进行0.3T强度刺激;治疗时,在上述两个穴位放置2个治疗电极,耳穴内放置两个极性相反的磁柱,结合病人耐受情况随时调节电流刺激强度,每天上午1次,30分钟/次。
对照组均进行2周连续干预。1.3评价指标(1)消退临床症状的时间:比较两组餐后出现饱胀感、上腹部烧灼感、上腹痛消失的时间。(2)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我评价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在介入治疗之前,干预2周后病人的抑郁程度,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终的分数乘以1.25,满分为100分,患有抑郁症状的人大于53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重[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在介入治疗之前,干预2周后患者的焦虑水平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分。终得分乘以1.25,满分等于100分,大于50则表示存在焦虑,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重[4]。
1.4数据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_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组患者进食后饱胀感消失的时间和上腹部烧灼感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上腹痛消退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2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SDS评分、SAS评分比较,两组的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2周后,两组的SDS评分都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FD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反复出现临床症状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同时,FD药物治疗周期长,停药后容易复发,导致病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到预期治疗效果[5]。当前临床对FD病人的护理主要有饮食指导、用药管理、心理干预等,但是由于病人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很难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护理工作,尤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组餐中饱和上腹部烧灼感消失时间更短,说明胃动力治疗仪在FD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缩短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胃力治疗仪是运用无创针刺原理,采用低频脉冲电疗法结合磁疗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6]。本所选穴位为胃的背俞穴,胃即胃腑,俞即输注,刺激此穴位能与胃调中,祛湿消积,理中降逆[7];
为胃之募穴,其主治胃痛、反胃、腹胀;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能使人健脾和胃,提升气机;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俞穴之一,常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呃逆等。用此方治疗胃肠道功能有一定效果。根据现代康复学原理,胃动力治疗仪可以模拟人体副交感神经电信号并对胃肠起搏进行电性刺激,而起搏后的胃肠可产生“跟随效应”,恢复正常的节律与胃肠功能。
另外,本研究还探讨了胃动力治疗仪对FD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胃动力治疗仪能有效地改善FD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其消极情绪。胃肠压力测定胃力治疗仪通过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调节胃肠功能,减轻不适症状对病人睡眠、生活质量的影响,终达到改善心理状态的目的。结论:胃动力治疗仪应用于FD病人护理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改善心理状态。
Copyright © 2021 合肥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KaiLi GuangDian